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同样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习俗,今天和朋友们分享的是人死后的一种习俗,那就是人死后,子孙要披麻戴孝?
看完话题,大家可能会问,咱们国家披麻戴孝的习俗开始于什么时候?为何要披麻戴孝?其中有什么讲究吗?带着这个疑问,下面大家来看看答案,一起来长长见识吧!
披麻戴孝的习俗开始于什么时候
大约在西周的时候,史书上就有了丧服的记载,只不过那时候还不叫丧服,而是被称之为“素服”。在春秋时期,“素服”逐渐流行,而且还形成了完备的制度,据历史记载,春秋的鲁襄公死后,他的儿子因为丧服穿着不当,受到了人们的责备。后来的社会动乱,使周礼遭到破坏,于是在统治者连同士人,对丧服进行补充和改进,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终于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五等丧服制度,从西周,到春秋,到现在,基本上已经有了二千多年的历史,可以说披麻戴孝的习俗历史已经非常悠久,这一直传承到今天。
披麻戴孝的含义是什么
咱们知道,以上只不过是传说,要是仔细分析的话,披麻戴孝并非是随意的,而是有讲究的,咱们先来说说披麻的含义。
要知道原来的麻布比较粗糙,根本不适合穿着,要是随身穿着的话,皮肤会有不良反应,甚至会很疼痛,古人就是用这种布料带来的疼痛,来表达失去亲人的痛苦,要是戴孝,指的是头上戴上白帽子,咱们中国的传统,白色代表的是死亡,代表的也是生命的衰竭,同时也有悲哀的含义,所以头戴白帽子,寓意是家里有了丧事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哀思,至于哭丧棒是柳树枝做的,柳树自古就有离别之意,使用柳树枝表示对老人的挽留,也表示自己的哀思。
具体的丧服有啥讲究吗
在我们这里,什么人穿什么样的孝服也是有讲究的,要是和死者是同一辈分的,一般来说要穿白布衣服,表示哀思和尊重;要是死者的儿女一定要穿麻布丧服,咱们前文讲过,身穿麻布身体会疼痛,这样可以表示丧失亲人的痛苦;要是死者的孙辈,要穿萱布做成的丧服;如果死者有了玄孙,甚至要穿红布丧服,这表示死者高寿是喜丧,而且儿孙满堂是含笑而去的。
现在有些地方为了省事,丧服可以都是白色的,但是孝帽子略微有些区别,在我们这里要是孙子辈的,孝帽子是团顶孝帽,这也俗称为一把抓;要是曾孙辈也戴“一把抓”孝帽,但帽顶上再系一根红布条,俗叫“彩子”,又叫“挂红”。
咱们前文讲过,凡有“挂红”的丧事就是老丧,是指死者年事已高,儿孙满堂,这也叫喜丧,丧事中会有丧鼓助哀,哭哭泣泣,也有吹吹打打,说说笑笑,热热闹闹。